发布时间:2025-07-18 22:37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近年来,海南植信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育秧中心坚持以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辐射儋州及周边市县6万亩稻田,带动村民就业,助力农户增收,串联起产业兴旺链条,不断擦亮儋州农业新名片。
海南植信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育秧中心的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海南植信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育秧中心于2023年8月建成,集耕、种、防、收、销于一体。近年来,该中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2024年获评海南省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今年,该中心投资60万元升级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工作质效显著提升。该套全自动育秧流水线实现了基质覆盖、自动分叠盘、精准播种以及肥、药、水喷淋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每小时可处理4300盘秧苗,覆盖稻田215亩。服务范围辐射儋州、白沙、东方等市县6万亩稻田,成苗率提升30%,可降低人工成本50%,育秧周期缩短10%~15%。育秧中心培育的优质秧苗,使中心所在地——儋州周边的红坎、七柏榔等村庄农户种植的水稻产量提升了20%。
“全自动化的流水线实现了育秧过程自动化和标准化,能快速均匀地完成播种、敷土、浇水等育秧作业,大大提高了育秧的速度和质量。”海南植信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华安说。
众所周知,水稻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整地、插秧、施肥、打药、控水、收割等各项环节都需要大量工人,水稻种植的规模化、连片化,带来了用工的集中化、组织化。 海南植信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育秧中心推行“企业带动就业”方式,吸纳周边村民就地就近就业,缓解了当地群众就业困难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吸纳红坎村及周边农户450人次就业,累计给当地农户发放工资 202.5 万元。
“公司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就业的机会。目前,我在公司是一名长期固定工,主要从事育秧、插秧以及管理等工作,每月可以领取68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能干上这份好工作,真是太开心了!”谈起在家门口这份心仪的工作,海头镇红坎村委会村民陈郁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告诉记者,“希望公司发展越来越好,这样不仅能带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也能让更多村民像他一样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更有奔头。”
“我是公司的一名机手,主要从事驾驶拖拉机和收割机等工作。工作灵活,农忙时公司会通知我。”家住海头镇红坎村委会的村民林勇说,公司给出的待遇以按劳取酬的形式发放,报酬不错,自己非常满意。由于工作灵活,平时自己还能利用空闲时间干别的工作,增加收入。
据悉,育秧中心除了为周边农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外,生产期间还雇用农民当散工,提高他们的收入。“下一步育秧中心将动员和鼓励更多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提供给育秧中心使用,做强产业,带动农户就业,增加收入。”陈华安向记者介绍说。(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王家隆 文/图 编辑王竞 校对何石竹 审核陈小马)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