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05 17:15
一、早晚稻种植情况
今年早稻种植面积12.8万亩,品种主要有杂交组合特优2068、特优175、谷优157、深优1618、特优7116等;常规稻品种有特汕占25、糯稻、红米稻等。
晚造水稻种植计划面积14万亩,品种主要有杂交组合博Ⅱ优15、博Ⅱ优767、博Ⅱ优1618、博优225、万金优366、中种稻288、永丰优9802等。目前晚稻播种育秧高峰期,预计7月中旬至8月上旬大量移栽大田。
二、早稻病虫发生基本情况
今年早造水稻病虫鼠害属中等偏轻发生年份,主要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约2.05万亩次,主要发生分布在那早洋、长坡洋、扫地坡及南部村边山坑田垅;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0.43万亩次,各田洋均零星发生;三化螟发生面积0.48亩次,各田洋均有零星发生,南部迟插田为害偏重、白穗率高;纹枯病发生面积2.64万亩次,各田洋普遍发生;白叶枯病发生面积0.37万亩次,主要发生在长坡洋、那早洋、扫地坡等;农田鼠害发生面积 0.9万亩次,主要发生在扫地坡、新中洋、长坡洋及南部田垄。
三、晚稻病虫发生趋势
1、发生趋势
根据早造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晚造品种布局,气象因素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晚造水稻病虫害属中等发生年份,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局部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叶枯、南方黑条矮缩病等偏重发生。
2、预测依据
(1)、当前病虫源:
早造稻飞虱发生面广,且局部偏重,后期田间虫口密度百丛有200—300头,白背飞虱占有比例偏高;纹枯病发生面积大,后期病株率高的有30%;白叶枯病、细条病在早造有一定的发生面积。可见各种病虫源残留基数高,存在面广,具有流行发生的基础。
(2)品种布局与管理水平
以大穗高产的杂交稻组合为主,播插期、生育期不一至,桥梁田多,有部分农户存在偏施迟施氮肥现象。
(3)气候条件
我市7-10月是台风多雨季节,对迁飞性害虫的迁入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十分有利,尤其是要注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的发生变化情况。
四、防控建议
1、选用抗(耐)性品种,以抗白叶枯、稻瘟病为重点,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适时晒田,避免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植株抗性。
3、贯彻 “治虫防病”策略,从育秧着手,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药剂拌种育秧,移栽前喷施“福戈”或“甲维盐”、“阿维菌素”等 ,带药移栽,做好大田前期稻飞虱防治工作,减少带毒飞虱在大田传播毒源,有效控制南方黑条矮缩病毒病的发生。
4、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统一连片施药防治,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成本,确保晚造水稻粮食生产安全、丰收。
5、科学用药。适时用药、对症下药、轮换使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以提高防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不要随地丢弃。
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