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30 01:11
千年东坡传风雅 眉儋千里共婵娟
因苏东坡结缘,眉山儋州携手,千年文韵和现代互融共促未来可期!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四川眉山与海南儋州,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而结缘。眉山作为苏东坡的故乡,山川秀美,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之地,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被誉为“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同样,儋州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作为海南文风始兴之地,儋州拥有海南最早的州学,并留下了伏波将军、冼夫人等诸多历史名人的文化印记。尤其是苏东坡曾在此居住三年,为儋州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如今,先生归去,在四川眉山与海南儋州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之际,两地媒体互派采访团,踏访东坡遗迹,共同续写新时代携手并进的“山海”情缘。
儋州篇 | 东坡文化铸魂赋能 千年古郡迸发活力
儋州城区城西公园。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这是北宋大家苏东坡谪居海南儋州留下的《别海南黎民表》诗篇。
眉山与儋州,虽相隔数千里,两地却因东坡文化而缔结为友邦城市,一个是苏东坡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记录着他幼学家教、少年成长与青年奋发的历史;一个是苏东坡最后一个谪居之地,以博爱豁达的胸怀助农、助医、助学……苏东坡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诗词文赋和宝贵的书法作品。如今的眉山与儋州,正赓续传承东坡千年文脉,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蓝图。
站在当下,回首过去,东坡文化赋予了儋州厚重的文化内涵,千年东坡文脉随处可观可感。作为海南年轻的地级市,当年的“蛮荒之地,流放之处”——儋州,正全力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区、打造面向两洋的国际集装箱枢纽,向海图强,风帆正劲,在建设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中迸发新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繁荣发展景象。
“活起来” 东坡文化泽后世
东坡书院。
苏东坡居儋三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财富与精神遗产,成了儋州文化和精神的代言人。
居儋期间,苏东坡在住所广收学生、开坛讲学,海南乃至岛外学子纷纷前来求学问道。一时间,桄榔庵成为琼州求学的新中心,东坡书院成为人才汇聚之处,培养出了琼山第一位举人姜唐佐、海南第一位进士符确等。清末海南文化教育界名儒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序》中记载:苏东坡“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苏东坡北归之时,在《别海南黎民表》中真情写道:“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人类是文化的载体。因苏东坡的到来,儋州这座千年古郡有了特别的历史文化和永恒的回忆。居儋三年,苏东坡著书立说,沉心修订完成《书传》《易传》《论语说》,共写诗127首、词4首、表2篇、赋5篇、铭4篇、颂1篇、论16篇,札记76篇、信札38篇。一系列著作集中展现了苏东坡的思想大成和文学成就,构成了他自评的“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三大“功业”之一。
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涵养着城市气质、体现出开放气度、厚植着文化底蕴。拜东坡、品东坡、读东坡、写东坡,儋州以东坡文化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接续举办东坡美食节、东坡文化展、东坡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与东坡文化承载的独有文化内涵。
今年5月,儋州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契机,加强对东坡文物资源的普查,完成了对重要遗迹、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考证认定了苏东坡在儋州的“足迹”;对馆藏可移动东坡文物资源建档立案;推进苏东坡纪念馆建设和儋州故城、东坡诗石刻等东坡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及桄榔庵遗址原址展示;开展与苏东坡有关文物征集工作及“苏东坡传说”“东坡肉烹制技艺”“东坡玉糁羹烹制技艺”“东坡生蚝”等项目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一批与东坡印记相关的精品旅游目的地,保护利用一批东坡文化遗产,推出一批学术成果、创作一批艺术作品、举办一系列赛事活动等。
“融”起来 铸魂赋能绽新韵
松涛天湖。
东坡文化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正为儋州铸魂赋能。
2010年,儋州举办首届东坡文化节,全面展示东坡文化,目前已举办了十三届。随后广东省惠州市、湖北省黄冈市、四川省眉山市、山东省诸城市与儋州市五地“联姻”,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2022年,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儋州以“东坡文化+”为理念,多措并举挖掘、提炼和展示东坡文化,全力打造东坡文旅IP;借助即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深入挖掘、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东坡文化,使东坡文化为新时代铸魂赋能、绽放新韵。
儋州抢抓建设“西部旅游黄金圈”发展机遇,通过“东坡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09.1万人次,同比增长42.5%,历史性突破千万大关。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609.56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收入49.41亿元,同比增长28.4%。“三节两赛”文旅品牌越擦越亮,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目前,儋州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海花岛、云舍松涛·海南中国村等9个旅游点入选海南省“网红旅游点”。海花岛旅游度假区辐射带动环湾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建成儋耳追光、火山海岸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两个驿站,摩旅、露营、房车等旅游新业态渐成新时尚。神冲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游、研学游、工业游等特色主题游。发布近百条精品旅游路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品儋州、乐生活。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东坡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儋州人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特别是在党中央决定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下,2022年,海南省决定实施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战略,儋州正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压力测试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临港经济引领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四大发展定位目标阔步前行,一幅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实景图正徐徐展开。
儋州洋浦作为海南自贸港先行区、示范区,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压力测试和封关运作正稳步推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试点持续推进,境外货物“径予放行”、出区货物“单侧申报”等政策效应不断放大,“零关税”“低税率”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洋浦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示范区加快建设,相继落地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政策11项。洋浦经济开发区获批全省首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洋浦保税港区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全国A类行列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儋州洋浦以“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为核心,围绕运输来往自由便利,聚焦国际船舶注册落地、监管服务等流程,探索形成了1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3年增速位列百万标箱以上海港全国第一。聚焦石化新材料、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数字经济和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临港经济引领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逐步完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产业基础最强的区域。
“聚”起来 “深度”“开放”谱华章
儋州市滨海新区旅游产业园。
2021年末,海南作出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洋浦考察。
近3年来,儋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时俱进弘扬东坡文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新时代发展儋州洋浦的生动实践: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扩区试点顺利实行;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开工推进;百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洋浦港到马村港疏港高速、海儋旅游公路、环湾快速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环岛旅游公路、火山海岸、儋耳追光旅游驿站建成运营。
2023年,儋州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增长29.1%,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位居第一。贸易细分领域主要指标分别迈上“百亿、千亿、万亿”级台阶。对外服务贸易进出口140亿元,增长57%,规模全省第二;货物贸易进出口1090亿元,增长15%,规模全省第一。
石化新材料产业是儋州洋浦的主导产业。经过20年发展,以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为标志,已形成油品、芳烃、烯烃、新材料并行发展格局,今年将成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石化产业正加速向新材料延链补链强链,朝更加绿色、更加高端、更加智能的目标迈进。
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儋州申能CZ2、儋州大唐CZ3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开工,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时,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74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25万吨,减少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1000多万吨。儋州还以海上风电开发为契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产业能级跃升。当前,海上制氢、氢能综合利用产业正在加速形成。数据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加速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已初现雏形。
此外,利用自贸港加工增值等政策,龙大美食、澳斯卡粮油等多个食品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逐步形成超百亿元产值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
儋州环湾新城正拔地而起。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工作目标,打造自贸港“港产城科”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产城科融合安居工程、未来社区、环湾邻里中心、黄冈中学滨海校区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将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清凉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将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物理空间和归属感。
无限春风海上来。儋州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放,做足“更加开放”“更有深度”文章,千年古郡新姿魅力无限。(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林晓云 编辑符灵基 校对王丽华 审核王霞)
小铲滩集装箱码头。 图片均为资料图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