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2 08:51
黎学优委员:
关于在政协儋州市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完善儋州市应对重大农业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我局认为该提案对推进重大农业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工作很有价值。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全重大农业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和专业协同的农业技术队伍
目前市应急管理局已先后印发《儋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儋州市防汛防风防旱应急预案》《儋州市防御强台风应急预案》《儋州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停工、停业、停运、停航和关停旅游景区工作指引》《儋州市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儋州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儋州市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等专项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各个单位应对自然灾害的职责及协助配合。市级层面已组建了常备应急救援队伍、乡镇应急救援队伍、消防专业救援队、民间志愿者组织等等。我局也建立相应灾害应急机制,在灾害多发天气来临前提前联系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农林科学院抽选专家队伍,随时做好支援受灾地区准备。
二、关于建立农业信息技术平台,优化灾情报送信息精度
农业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与应用,主要集中解决技术及工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局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化流通体系。儋州农产品存在保鲜难、腐损大、淡旺季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局注重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围绕县域优势特色品种和品牌农业,在重点乡镇和中心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适度集中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促进鲜活农产品降低损耗、错峰销售。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养孵化更多本地电商创业者,做强人才链,补齐农村电商短板。搭建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组织各镇根据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及时发布农情信息、产区销区市场行情等,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对农户生产储藏销售决策服务的有效性。二是我局加快推进“渔港通”应用,利用“船港人”大数据联动发挥渔港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例如自动识别渔船配员情况,“渔港通”可根据渔船功率和进出港船员报备等情况,自动检查当前渔船配员是否满足职务船员最低配员标准,从根本上降低了职务船员配备不齐的风险隐患。提升渔政监管效能。渔政执法部门和渔港监督机构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抽查渔船实际载员情况与填报信息是否相符,追溯船员出海作业情况,有效提升了基层一线渔政主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便利渔民填报信息。渔船船东或船长填报进出港报告时,可通过身份证信息一键关联船员的证件信息,大幅节省信息的填报时间,极大方便了渔民群众。三是变“单打独斗”为“组合出拳”。儋州市以健全督导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培育机械化组织为抓手,以全市4个水稻机械化生产服务指导组为推手,在试点镇示范推广了“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播、无人机施肥喷药、机割机收”生产模式,截至目前,我市培育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家。其中水稻育秧工厂1个,辐射覆盖昌江、澄迈、乐东、白沙、琼中等5县,营业额达300万元。变“体力工种”为“智力工种”。依托目前43余万高标准农田,在王五镇峨塔坡等6个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点,建设了5000亩示范展示基地。利用“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农机服务组织+骨干农机企业”合作模式,先后在光村、东成等镇培训,指导到户、培训到人、服务到田,造就一批既懂农艺技术、又懂机械操作的能手。推广了“机插水稻集约化育秧”等一批主推技术,为全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截至目前插机播面积5.3万亩。变“单一产业”为“融合产业”,儋州市大力实施“儋州好米”品牌强农战略,加强“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合作,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如“儋州粽子”的糯稻品种、“儋州米烂”的高直链淀粉品种等;引进“美两优秋香”等6个优良品种,推介了“野香优”等19个优良品种,为“儋州好米”产业品牌发展奠定种源基础。截至目前建设有“那大好米”形象店1家,涌现出“那大好米”“雪茄稻”等6个大米品牌。同时加快引进企业在东成、王五等地布局大米产业,目前已统筹600万元与社会资本,建设了那大好米加工厂项目(含烘干中心)。
三、关于建立健全农业救灾应急基金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我局积极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防返贫致贫保障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台风“摩羯”期间,我局印发的《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涉农企业 2024年台风“摩羯”受灾补助实施方案》、《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继续受理涉农企业 2024 年台风“摩羯”受灾补助的通知》,对38家企业申报上来的补助材料进行专项审查,最终发放2024年台风“摩羯”受灾补助资金企业37家补贴600万元,完成率100%,切实减轻涉农企业受灾损失,确保我市各涉农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二是丰富保险产品体系,我局加强与保险机构的沟通合作,深入调研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风险特点和保险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专属保险产品,针对我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开发覆盖种植、仓储、销售全链条的综合保险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优化保险服务,推动保险机构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灾害发生后,我局第一时间进行查勘定损,及时足额赔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局积极联系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降低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投保成本。研究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对经济比较落后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支持,提高其参保积极性。我局注重强化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如举办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和产品。组织开展农业保险典型案例宣传活动,让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切实了解农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和参保意愿。物资保障方面,我局配合市应急管理局建立了农业防灭火、防汛抗旱以及生活类救灾物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基本能保障农田防灭火、防汛抗旱以及生活类救灾物资装备救助。三是我局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通过北斗系统实施24小时渔船定位监测,掌握渔船实时动态,严防回港渔船冒险提前出港。此外我局2艘应急渔政船、2艘消防艇和10名船员24小时待命,时刻做好抢险救援准备,以便及时处置海上突发事件。
四、关于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预留动植物疫病防控应急空间
目前儋州市2024年已连续19年获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累计奖励资金9600多万元,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病。我市获评第八批国家生猪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第九批国家生猪养殖业转型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2024年儋州市连续19年获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累计资金9600多万元,全市范围无重大动物疫病疫情。一是打造科学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实行市政府主导、属地镇管理、部门联动模式,建立健全由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强制免疫、农业农村部门监督检查,各镇政府(三都办事处)负责组织和监督检查的防疫机制。二是打造基层防疫力量专业化队伍。在建立“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全面覆盖”394个村级网格点和压实村370名畜牧兽医员管理职责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续聘了15名特聘动物防疫专员划分到3个工作组,负责全市各镇(办事处)、农林场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员工作技术指导与咨询工作。三是确保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严格执行非洲猪瘟、口蹄疫、禽流感、家畜鲁氏菌病等“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以兽医网格员抓好“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应免尽免。截至目前已完成强制免疫病种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免疫,密度均达100%以上,在防疫上取得疫病控制权。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并希望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儋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日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