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28
提案人:民建儋州市委会(筹)
联系人:吴多强
电 话:
单 位:民建儋州市委员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打造出了一批现代农业型、观光采摘型、垂钓型、农家乐型、自然观光型、民俗文化型、苗木花卉型和现代养殖型等多种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文化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产业内涵不断丰富的美丽乡村。如被誉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那大镇力乍村、“海南三星级美丽乡村”的石屋村和美丽华侨新村侨南村,和庆镇美万新村,大成镇南吉村和新营村,兰洋镇南罗村、大皇岭共享农庄,中和镇天堂村和东坡村,光村镇雪茄风情小镇,木棠镇铁匠村等,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产业”的发展格局。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1-10月份我市接待游客2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97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农村休闲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营实体数量少,规模小,存在问题也较多。
一、存在问题
(一)对乡村休闲农业旅游规划不够重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规模效应还未形成。休闲农业旅游重点、亮点和示范点不多,文化理念和品味有待提升,严重地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专项资金缺乏,品牌效应不明显。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专项扶持资金少,宣传推广力度小,社会知名度低,经营主体之间缺乏资源与资金的整合,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不能形成地区品牌效应。
(三)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在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园中,已经建成的园区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比较单一的垂钓、采摘、餐饮项目上,大多数休闲农业经营项目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古迹、自然景色等特色不明显,产品城市化倾向普遍,乡村气息不浓,对城市消费者吸引力较弱,需求受到抑制。
(四)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目前部分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之中。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营销、接待等管理服务不完备,严重制约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五)农业休闲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从业人员比较缺乏。目前,我市的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的专业人才不足,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大多数人士缺乏乡村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缺乏,结果在有些地方出现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力度越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等的破坏力度也越大,使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缺乏可持续性。
二、建议
为把我市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促进我市经济全面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履职尽责。一要认真按照中央、省有关文件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农村休闲旅游工作方案。二要加强督导。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年前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终有考核的督察机制。
(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高标准编制我市乡村休闲农业旅游规划。要结合各乡镇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古迹、自然景色等优势,把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列入全市发展农村经济规划,并与农业生态、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推动“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的动力。
(三)落实配套相关优惠政策。对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扶持。一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对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壮大,成为我市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领头雁”。二是市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如建设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融资担保,生产经营风险等补贴,对投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
(四)加大对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和培养。着力提高本地农民文化整体素质,引导村民为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为游客介绍本土的风土人情、山水景色、民俗文化,并且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努力打造文化建设在乡村休闲旅游中的品牌。如,我市北岸地区的“儋州调声”;中和镇地区书法、对联、楹联文化活动;兰洋镇、南丰镇、雅星镇地区传统节日“三月三”,自娱自乐演唱客家山歌、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同时,儋州民间的历史建筑、民居文化,儋州北岸地区火山石民居文化,南部地区客家民俗、中部讲“军话”中和、王五地区习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
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