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3
位于文豪街的麦逢秋故居。记者 吴宗绩 摄
据《今日儋州》消息 一直喜欢排浦这个临海而居的小镇,小镇不大,舟楫往来,渔舟唱晚,海边,沙滩细腻洁净,海水清澈见底。临海而居的居民,大多从事着与海有关的营生:或在近海捕鱼抓虾,一叶小舟、几张鱼网,清早船儿出海,晚上收网归来;或在镇上开个小店,为慕名而来的客人烹饪本地盛产的各类美味小海鲜;或在粗壮的红树林里放养咸水鸭,鸭掌划过,清波荡漾。镇上的小学后面,有个小港口,那是一条名为“大江”的小河的入海口,排浦排浦,“浦”有泊之意,排浦之名想来便是因这小港而得,漂泊的渔人在此停泊,逐水而居渐成了现在的墟镇。
镇上的街巷不多,也算不上繁华,最有名,最长的一条街叫文豪街,民国时儋州唯一的留法博士麦逢秋故居就在这条街上,据当地的居民说,当初,这条街并不叫文豪街,麦逢秋去世后,当地读书人把文豪的谥号封给了他,并一致同意把街名改为文豪街,以此为荣耀,也以此激励后辈人勤奋用功,好好读书。博士的故居,就在文豪街的临街上,房子是黑色的火山石建成,从外面看,当时盖房的工艺十分的精湛,但就是这样一栋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房子,也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中了,现在,房子的四周都盖起了漂亮的新式楼房,博士的故居便显得矮小陈旧了。进得屋里,最显眼的就是博士和他广州籍妻子的相片。博士一身书卷气,温文儒雅,细看那女子,五官精致,气质温婉,好一个标致的民国美女。看到他们的相片,让人心生感慨,也让人想起中国传统文人最向往的一幅画面:碧纱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
博士的女儿麦淑玲,现在还生活在这栋老房子里,今年已经69岁了,身体不好,言语不清,跟我们交流起来也只能是断断续续的。在她3岁时,就因为家庭变故,被送给亲戚领养。等父亲1963年回来时,他已经是另类分子。在“文革”时整天的被批斗、被隔离,留给她的都是痛苦的记忆。由于父亲原来的房子已经被没收,开始时父亲只能寄居在一个亲戚家,后来亲戚怕被连累,要父亲走,父亲便一个人住在海边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体弱多病,他们子女只能偷偷地给老父亲送点吃的用的。麦淑玲说,她还有一个哥哥,13岁时就夭折了。二姐在广州时被飞机炸死,大姐前年已去世,现在生活在美国的两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麦淑玲自己的小女儿,也是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说到自己的父亲,她眼里满是泪水。我们想让他找找博士留下的一些物件,她颤颤巍巍的缓缓挪起身体,好半天,从房间里拿出一个珍藏的小袋子,哆哆嗦嗦的打开裹了几层的袋子,拿出一张父亲年老时的照片,坐在一旁的女儿李春熹告诉我们,这是博士留给自己女儿唯一的念想了,一直被妈妈当宝贝珍藏着。
陪同我们采访的居委会书记林伯贤回忆,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大人说到博士如何聪明好学,如何是大家教育孩子的榜样。文革前,博士回到排浦,住在海边一间破旧的茅房里,生活虽然清苦,但博士依然保持着文人的生活规律,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在田埂上锻炼身体,身上的衣服,虽然有些破旧,但总是干干净净的。经常,还听到他用法语吟颂诗歌,有时,渔民在海上打渔捡到一些写着外文的罐头,他都会热心的帮着翻译,提醒渔民,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博士的平易近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他离世时,全镇的男女老少都来为他送行。外孙女李春熹回忆,外祖父平反后,在新州中学当顾问,他跟大家相处得都很好,平反后,博士有了不错的收入,但他非常节俭。经常学校放假,他都是自己走路回到排浦,对一些政府的补贴,他也拒绝领取。
岁月,像大海的波涛, 滚滚向前。小镇的故事,每天都在翻新,不管时间怎么变,文豪街,永远是这个小镇的骄傲,它依然会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说起博士的荣耀人生、坎坷人生、真实人生。(记者梁娥 吴宗绩)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儋州市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进入非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
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网站地图]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