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儋州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索引号:68725389-8/2025-00086 分  类:农业、林业、水利、气象 发文机关:儋州市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2025年04月16日 文 号: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6日 时效性:


近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八届省委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儋州要打造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地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提升打造一批优中优、特中特的农业产业为重点,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加快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儋州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后,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2023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59.54亿元,占全省的10.6%,同比增速6.8%,在全省名列前茅;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1212元、增量1679元,增速8.6%。2024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66.89亿元,同比增速3.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633元,增量1421元,同比增长6.7%,以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156个200亩以上规模化农业种植基地(其中500亩以上81个)、14个出栏量万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粮食面积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冬季瓜菜面积年稳定在19万亩以上,连续19年获得国务院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形成了螺旋藻、金鲳鱼、南美白对虾苗、光村沙虫等水产品品牌,获得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的绿色食品5件、有机农产品4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1件、良好农业规范33件。先后荣获“中国黑皮冬瓜之乡”“中国红南瓜之乡”“中国优质朝天椒之乡”“中国菠萝蜜之乡”等荣誉称号。儋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四批国家现代产业园名单,2023年8月又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海南省两个入选市县之一。已创建7个省级共享农庄、2个特色产业小镇,休闲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嘉禾、澳斯卡粮油、大北农、绿翠等4家企业获评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

二、主要做法

(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夯实儋州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基础

我市因地制宜,持续加大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和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在橡胶产业方面,我市紧紧抓住今年橡胶价格较好的行情,加大橡胶生产技术培训、良种良苗项目实施、产品深加工措施的力度,实现前三季度橡胶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8%。充分发挥天然橡胶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热带水果种植(如凤梨等)、食用菌培育(如红头竹荪、龟背木耳等)、禽畜养殖等产业,实现林下经济利用面积3.5万亩。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发展,以温氏、热科源等“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发展林下养鸡等禽类1000万羽;牧春、热科源两个企业获得了“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二是在种植业方面,我市因地制宜地引导种植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引进深农集团、春蕾公司、雅星生态农业公司、浩明农业公司、绿翠公司等经营主体进行补链强链,推动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三是在畜牧业方面,针对传统模式生猪散养造成收益低、环境风险大的问题,我市以生猪“楼房养殖”等新模式,建立封闭式的养殖环境,安装自动喂料系统、大型风机自动温控系统、高温高压冲洗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环保处理系统等,构建起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在渔业方面,持续推进渔业产业由传统坑塘向深海养殖转变,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划定了5个深远海片区4.08万公顷海域,规划1.54公顷农渔业区、772公顷渔业基础设施区,建成173公顷峨蔓海洋牧场。翔泰、神农种源等深远海养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金雨海洋工厂化养殖项目今年也已投产。儋州水产养殖已经从岸上迈向深海。

(二)以土地整治流转为着力点, 推进儋州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

我市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撂荒地复耕复种、土地整治、引导土地流转等多种措施,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21年以来,我市复耕复种撂荒地52467亩、整治土地2.5万以上、流转土地3.6万亩,土地规模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在种植业方面,大力建设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已创建156个200亩以上规模化农业种植基地(其中500亩以上81个),其中浩明农业种植水果、冬季瓜菜等7000亩,年产716.5万公斤;绿豪农业租用农民的10300亩水稻田轮作种植毛豆,年产毛豆206万公斤、水稻240万公斤;绿翠农业流转土地1.2万亩,种植地瓜、热带水果;深农集团流转1.1万亩土地,种植西瓜、毛豆、南瓜、辣椒等作物;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大户入驻儋州3家,其中雅星生态农业规模化种植蔬菜大棚600亩,贾思勰万亩农业产业园水稻、蔬菜种植也正在加快建设。二是在畜牧业方面,建成出栏量500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429家(其中出栏量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14家)。海南农垦畜牧30万头全产业链项目罗牛山儋州乐满20万头生猪项目海南温氏雅星20万头种猪场项目等智能化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渔业产业方面,金雨海洋智慧渔业产业园已投资5.3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营收15亿元、利税1.7亿元,为周边地区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目前工厂化养殖已经投产;神农水产投资3亿元(形象进度)打造神农水产种源科技产业园,实现陆基孵育、深远海养殖的陆海统筹新局面,38口深海网箱已于今年上半年投产;江鹏集团正在建设南海现代渔业产业园;此外,近期正在推进3个工厂化海水养殖的项目计划,投资近10亿元。

(三)延链补链强链为发力点,促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档升级

我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增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韧性‌,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在橡胶产业上,依托150多万亩的天然橡胶资源,按照“一轴、两园、三基地”的建设布局,打造热带特色农业景观轴、现代高效热作科研孵化园、天然橡胶加工物流园和那大镇、大成镇、和庆镇等3个高标准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建设了中旺橡胶加工厂、合盛橡胶加工厂、蔚林乳胶丝加工,创建了集橡胶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26.48万亩。2022年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成为国家现代产业园。二是在渔业产业上,谋划以海洋渔业科技为支撑,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远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为主导产业,打造集育种育苗、科研创新、展示交易、商贸服务、产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现代智慧渔业产业园。目前,金雨海洋工厂化养殖项目、神农水产种源公司水产种苗项目、光村湾沙虫育种项目和翔泰公司深水网箱项目的建成投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在种植业上,我市通过筛选优良的水稻品种、培育集中育秧工厂、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现代化大米加工厂、打造那大好米品牌等途径,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引进绿翠公司以推进地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导,建设滨海公园、科技小院、数字产业园、田园休闲区等项目,建成集地瓜种植采摘、科普展示、地瓜特色餐饮、地瓜文化交流、乡村民宿体验、度假康养等业态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综合体,实现从地瓜到“地瓜+”的转变。四是在工业为农业赋能方面,谋划和推进洋浦国际粮油物流加工产业园、儋州洋浦国际健康食品港、王五工业园区、儋州现代农业产业园、雅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等园区建设,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现代化水平,大力引进农业加工、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入驻,努力打造一批亿级农业产业集群。

(四)以农业科技力量为主要支撑,助力儋州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长期以来,儋州充分用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等科教单位的科技力量,为儋州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一大批岛外科教单位,如中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科学院等也加入儋州农业发展中,不断为儋州的农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2023年以来,各项农业领域的产学研平台陆续成立。如2023年9月,儋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发展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同打造了儋州市就业见习基地。2023年12月,“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暨“海南大学热带高效农业产学研示范基地”在儋州市峨阳智慧农场设立;2024年8月,中国热科院橡胶所与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成立了“儋州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024年10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党选民专家工作站在那大镇成立等。此外,儋州蜜蜂科技小院、儋州食用菌科技小院等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也在我市不断涌现。同时,我市积极支持热科院品资所建设隔离检疫圃、热带果蔬资源保存园、果蔬创新利用实验室;支持嘉禾共享农庄开展优异果蔬资源的展示示范;支持海南热科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探索“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儋州鸡中心产区保种群体达到1.8万多只,年出栏能力达到200万只以上。2023年儋州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随后在2024年8月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五)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要抓手,推进儋州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强化要素保障,聚焦粮食生产、畜禽养殖、渔业养殖、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文旅融合等重要产业,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各行业部门、各镇比招商、拼经济、赛服务,因地制宜引进了澳斯卡粮油、温氏集团、罗牛山、嘉禾、绿翠、浩明、春蕾、深农集团等一大批涉农企业落户,利用大企业带动推动我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特色化发展,打造了嘉禾共享农庄、沉香小镇、光村沙虫、峨阳智能生态农场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大成黄皮、儋州粽子、那大好米等产业“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目前,我市一些新的联农带农机制逐渐成熟。例如儋州绿豪农业结合地方土地优势和已有产业特点,从5000多农户手里流转出万亩土地,通过规模化轮作种植水稻、毛豆,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顺利实现增产增收,并且为本地提供了130个就业岗位,顺利解决了农民工就近就业问题;绿翠公司近三年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累计带动266户1064人脱贫,每年分红100余万元,每年解决当地300人就业,支付劳务费近千万元;农乐春蕾公司创新推行“两个确保”“两个共享”联农带农机制,在与农户合作时确保地租、确保兜底分红,在发展生产时与农户共享种植收益、共享政策补贴,近年来,租用农户土地5039亩,累计给农户分红20万元,促进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良好发展;嘉禾共享农庄鼓励群众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践行“共建、共享、共富”理念,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共同体,与油文村委会合作开发建设松涛书院民宿村,集体收入增收308.25万元、3000余名周边群众人均增收1350多元。同时,嘉禾公司吸纳就业350多人,人均年增收达3.6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不足

(一)政策支持与执行力度不足尽管我市出台了多项农业扶持政策,但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和持续引导,政策落实执行较慢,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保护与推广力度不足,如大成黄皮、木棠黑皮冬瓜等政府服务功能待加强职能部门在土地流转、技术推广、投融资服务等环节的主动性和服务能力不足,尤其在整合科研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仍需优化。

(二)农业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有限一是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民合作社成员仅占农户总数的10%,且组织松散,利益共享机制体现不明显

(三)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成果转化不足我市农业科技主要依赖海南大学、中国热科院等院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成果转换效率低,大部分科研成果无法落地。难以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品牌建设与市场竞争力待提升尽管儋州获得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的绿色食品5件、有机农产品4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1件、良好农业规范33件商标,但品牌市场认知度有限,缺乏全国性知名品牌。农产品宣传推广渠道单一,尚未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体系。出口农产品(如蔬菜)虽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但需依赖海关“绿色通道”支持,质量标准和品牌国际化建设仍需加强

(五)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农旅融合模式单一,共享农庄和休闲农业项目虽初具规模,但多数仍以观光采摘为主,未能充分结合文化、科技等要素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产业附加值开发不足农产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如乳胶、肉制品加工)尚处起步阶段,未能有效提升附加值。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策保障与执行效能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结合实际制定《儋州市农业“十五五”规划》,明确阶段目标、责任主体及考核机制。二是优化政府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土地流转平台”,整合土地流转信息、技术咨询、融资对接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推动产业链整合与主体培育一是扶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用地要素保障,资金奖补等政策吸引头部企业(如神农、耕海牧洋、绿翠集团)深度参与儋州农业产业链。 二是推广“合作社+农户+企业”利益联结模式,力争2026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省级示范合作社10家。三是补强产业链短板,围绕王五工业园、海头地瓜、儋州市高质量产业园、罗牛山、深农等项目打造热带果蔬、生猪加工,冷链物流产业链,力争3年内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显著
    (三)深化三产融合与绿色发展一是创新农旅融合模式开发“热带农业研学游”“东坡文化农耕体验游”等主题线路,力争2027年前打造建设3个省级共享农庄示范点,融入非遗手作、康养等业态。 二是推动农业园区“生产+加工+观光”一体化升级,如将海头镇地瓜产业与环岛旅游公路相结合,打造复合型田园综合体。三是加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力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畜禽粪污处理率达95%。

                                            儋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16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zfbxxgkk@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zfbxxgkk@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