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5年一季度儋州农村居民收入稳健增长四大压力影响持续增收后劲

索引号:dzdcd001/2025-00008 分  类:综合政务 发文机关:国家统计局儋州调查队 成文日期:2025年05月20日 文 号: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0日 时效性:

2025年一季度儋州农村居民收入稳健增长

四大压力影响持续增收后劲

2025一季度,儋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农民增收渠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6.6%,实现“开门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一、农村居民收入特点

(一)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儋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7元,同比增长6.6%,城镇居民收入增速(4.5%)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83,较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二)四项收入全面增长

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9%、7.3%、5.7%和0.6%。

1 2025一季度儋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指标名称

本年

一季度

(元/人)

上年

一季度

(元/人)

增速

%)

比重

%)

贡献率

%)

拉动率

%)

可支配收入

6017

5647

6.6

-

-

-

一、工资性收入

2725

2548

6.9

45.3

47.8

3.1

二、经营净收入

2689

2505

7.3

44.7

49.7

3.3

三、财产净收入

111

105

5.7

1.8

1.6

0.1

四、转移净收入

492

489

0.6

8.2

0.8

0.1

(注:由于计算四舍五入的原因,未做机械调整,个别分项数据之和不等于合计数据。)

二、增收主要原因

(一)聚焦高质量就业,力促工资性收入增长

一是政策扶持强产业,就近就业促增收。通过给予经营贷款政策、宣传推广促销等举措,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典型案例显示: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公司,一季度工资水平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左右。二是安置帮扶守底线,奖补激励拓空间。通过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和发放外出务工奖补、一次性交通补助等举措,推动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据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相关扶持创业、就业以及各类保障补贴发放同比增长47.5%

(二)培育多元产业生态,助推经营净收入提升

一是立足生态禀赋,农文旅融合促增收。通过发挥本地生态优势持续丰富休闲产业、特色民宿等多元业态,并引导儋州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促进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据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支出130万元左右,创业贷款财政贴息支出同比增长254.5%。二是政策惠民产业兴,经营净收入稳提升。通过增加消费帮扶专柜拓宽农村经营销售渠道,据市供销合作联社数据显示,一季度受益脱贫户户数同比增长15.5%;通过实施冬季瓜菜种植补贴,鼓励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恢复及扩大种植规模,以及开展冬修水利活动,确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益,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持保障。据市水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冬修水利活动共修缮清理渠道长204.7千米。据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实施冬季瓜菜种植补贴总金额300万元,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7.0%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9%,生猪平均出栏价格同比增长6.8%

(三)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拓宽财产净收入渠道

持续优化集体经济机制,实施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机制,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发展特色养殖、共享农庄、光伏发电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据农业农村局村数据显示,一季度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0%。其中,盘活闲置宅基地主要以企业或合作社租赁为主,据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典型案例显示:儋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当地村集中土地11031.73亩,年租金约800万元;海南实业有限公司租赁当地村集中的土地7152亩及相关资产,年租金共464.88万元。据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一季度发放土地流转金同比增长82%,其中儋州乡投农村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发放土地流转金同比增长124%,主要用于向村民租赁土地

(四)强化惠民惠农保障,巩固转移净收入基础

持续做好农业地力补贴、低保户、城乡医疗救助等涉农补贴补助发放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收入水平。据市民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低保补助支出同比增长17.8%,全市农村居民特困补助标准同比增长12.2%、全市农村居民特困补助支出同比增长17.6%。据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高中助学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学前教育三类幼儿补助支出同比增长45.4%。据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海洋资源养护补贴同比预计增长113.7%左右。据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资助同比增长12.3%、医疗救助支出同比增长2.5%

三、存在问题

(一)就业稳定性不足,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

随着新业态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农村劳动力受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限制,难以适应高技能岗位用工需求。在就业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农闲季节以建筑业零工、季节性农业用工等临时性工作为主,就业可持续性较差,收入水平波动明显。此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尽管就业服务平台使用率有所提升,但受语言沟通障碍、务工安全保障等因素制约,农村劳动力仍高度依赖传统熟人介绍渠道,就业途径亟待拓宽

(二)经营主体活力不强,经营净收入增长受限

农业经营方面,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非农经营方面,尽管农村劳动力创业意愿较强,但受技能短板、资金约束及项目支持不足等因素制约,创业多集中于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经营模式单一,与新业态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导致增收空间有限、可持续性较弱

(三)财产净收入贡献率低,增收渠道亟需拓展

当前,财产净收入增长受限于以下因素:一是传统租赁模式收益水平较低;二是闲置资源市场化盘活机制尚未健全;三是宅基地入股集体经济或企业的分红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规模化推广面临制度与实践双重制约,导致财产净收入增长潜力未能充分释放。据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数据反馈,农村土地升值,农作物价格上涨,农民更倾向于自己种植,能流转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小

)部分惠民补贴力度减弱,转移净收入增长承压

各类惠民补贴的发放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然而,受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影响,补贴资金有所缩减;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医疗等刚性支出需求增加,挤占了其他补贴的空间。部分惠民补贴力度减弱,导致转移净收入增长动力不足。

四、增收建议

(一)强化就业驿站服务效能,稳固工资性收入增长基础

一是结合企业用工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就业驿站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赋能,因人施策提供高质量服务,着力解决本地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等不适应岗位需求结构性矛盾问题,精准开展家政服务、工程项目等项目制及订单式等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本地高质量就业。二是持续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力度,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有意愿就业的“雨露计划”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并逐步提高就业稳定性。

(二)多措并举提升农业经营效益,拓宽经营净收入渠道

一是要以产业聚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要聚焦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和参与合作的农民和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吸纳就业等方式,实现融合主体、集群发展的模式,提升农业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提高农业产品附加价值。二是要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优化水利灌溉条件,增加水利设施修建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灌溉问题,切实发挥水利工程服务农业发展的作用。三是要聚焦橡胶、生猪市场行情优势,在技术培训、政策扶持、产销对接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科学割胶技术轮训、生猪科学养殖培训,给予相关橡胶生产专项补贴和生猪养殖疫苗或保价收购补贴,稳定农户收益预期。

)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机制,激发财产净收入增长潜力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清查,精准掌握使用现状;加大土地流转整合力度,建立动态价格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因素合理定价;通过提高流转收益调动农户积极性,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切实促进财产净收入增长。

)精准落实惠民补贴发放,强化转移净收入保障支撑

持之以恒落实好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工作,逐步构建涵盖城乡的惠民补贴发放系统,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精准身份核验、资金全流程监管等方式,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精准兑付、足额到位,切实保障转移净收入稳步增长,为夯实民生保障基础、提升群众获得感筑牢坚实基础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