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1 00:08
贾思勰·雅星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黎有科 摄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曾经的一片片杂草荒地,如今一座座现代化蔬菜大棚……这是位于雅星镇叶栖村的贾思勰(华融农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期项目的实景。该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规划面积560亩,目前已竣工待投产,把良种培育、现代化种植、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推动当地农业从“传统种植”向“产业振兴”加速转型。自2023年以来,寿光企业在雅星累计流转项目用地3377亩,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6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招商引“智”破局
千亩园区启幕转型之路
贾思勰(华融农服)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雅星镇今年举办“三月三”招商引资推介会后落地的又一“寿光模式”项目。在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小刚指着规划图介绍,首期将建成13个配备水肥一体化系统、病虫害监测设备的现代连栋大棚,试种五彩椒、水果辣椒、西红柿等高产抗病茄果类品种。作为寿光市人才发展集团旗下企业,华融农服依托北方设施农业成熟经验南下,精准对接儋州“菜篮子”工程短板布局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在雅星镇建成1000亩综合性园区,打造涵盖育苗、种植、仓储、电商的全产业链体系。
雅星镇与寿光市的合作渊源深厚。2023年来,为学习先进发展理念,雅星镇组织50名村级党员干部赴山东省寿光市,围绕蔬菜种植产业开展“清单式”培训,还选派4名镇、村干部到寿光市挂职锻炼。该镇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带队赴寿光市,考察学习产业发展、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经验。与此同时,雅星镇率先设立招商引资办公室,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建立“五个一”服务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随着富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贾思勰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寿光项目相继在雅星落地建设,“寿光模式”正式在当地扎根生长。
村企抱团发力
多元渠道拓宽增收途径
在雅星镇招商办的集体签约仪式上,庙陀、田头、乐贺等9个村的代表依次签约,共同投入45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项目。栖榕村党支部书记黎传聪手持签订的合同高兴地说,今后每个村集体每年不仅能获得2.75万元固定分红,还能拿到2.1万元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这些资金将用于村里修路、建设灌溉设施等民生工程。
贾思勰·雅星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占地210亩,主要试种螺丝椒、小番茄、羊角蜜等高产抗病品种。“我们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用量较以往减少95%。”基地技术员王良斋指着棚顶的传感器介绍说,这些设备可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强度、水肥情况,数据直接上传至系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掌握作物生长状态。
前来参观学习的种植户谢然庆感慨道:“以前种地全靠看天吃饭,现在手机上一看就知道辣椒缺什么,按一下开关,水肥就能直接输送到地里,太方便了!”
“园区建成后将设立农技综合实践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田间课堂,计划每年培训800名本地技术员。”华融农服(海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刚表示,企业不仅要“做给农民看”,还要“教会农民干”,更要“带着农民赚”。未来周边上万亩土地都将按这套标准种植,让种地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粗放模式。
按照“企业+村集体”的发展模式,华融农服贾思勰·雅星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吸纳45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建设蔬菜大棚,除每年给予村集体固定分红外,还优先聘用本地农民务工。在育苗大棚里,村民陈阿姨熟练地分拣着穴盘苗:“把土地托管给企业后,一亩地每年有600元收益。我在这儿家门口务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能拿45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比去工厂打工划算多了。”据统计,仅栖榕村的基地就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科技重塑农业
传统模式迈向现代转型
在雅星镇飞巴村委会丰猛新村,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一望无际的水稻随风摇曳。贾思勰农业产业园暨丰猛新村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来细碎分散的土地进行提质改造,建成了上千亩良田。“今年1月,项目通过验收并录入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产生补充耕地面积46.7701公顷,新增粮食产能63.14万公斤,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土地整治项目。”雅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何锦龙说,下一步将在这里导入产业建设高产大米种植基地,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儋州大米”特色品牌。
距离丰猛新村16公里的富克大棚蔬菜基地内,工人正按照国际标准分拣蔬菜。“项目刚进驻时,雅星镇投入衔接资金1583万元建设基地,当年就实现投产收益。”雅星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黎雪芳介绍说,基地带动周边200余人就近务工,去年还在冬交会上与中东采购商达成合作,每月向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直供新鲜蔬菜5万斤以上,实现雅星瓜菜首次走出国门。
黎雪芳表示,过去招商引资侧重投资金额,如今更看重产业模式和技术含量。这些来自寿光的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关键的是“寿光标准”——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模式和全链条品控体系,为雅星镇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了核心支撑。目前,全镇已有1157亩设施大棚实行现代化管理,优质瓜菜成为大型商超常年优选食材,持续擦亮雅星瓜菜品牌。
“我们的目标不是‘独家致富’,而是‘整镇振兴’。”雅星镇党委书记吴绍才表示,将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的定位,推动农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以“寿光模式”为雅星农业赋能,构建“种、养、加、运、销”一条龙产业链,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强镇。
夕阳西下,雅星镇的田间地头依旧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前,年轻技术员低头调试设备;田埂上,老农捧着种植手册认真研读;不远处,村民骑着三轮车运送有机肥……这片土地正借着“寿光模式”的东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韦雪梅 通讯员徐泽岳 编辑符灵基 校对何石竹 审核陈小马)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