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7 17:21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9月13日,儋州对外宣布调整风险区域,有序开放超市、农贸市场。“截至当前,全市累计组织社会志愿者264805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达1990242小时。”这是李定儒带领全市社会志愿者交出的抗疫答卷。
30多天的连续奋战,一天24小时高强度、超负荷的坚守,每日上百个电话、几万余步数,自儋州疫情发生以来,李定儒就像是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
他作为儋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组织全市各级各类社会志愿服务队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当他居住地划分为高风险区后,立即就地转为党员志愿者,深入高风险街巷当敲门行动的引导员、宣传员、巡查员、信息员,成了战疫前沿的“多面手”。他还主动请缨,勇担重任,成为儋州市无疫村(社区、小区)创建工作办公室的重要一员,参与组织无疫村(社区、小区)创建工作。
组织志愿者通宵卸货、分拣包装然后装运物资
“本轮疫情发生后,我们立即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倡议书及招募令,短短3天时间就有2000多名社会志愿者报名响应。我们建立8个志愿者工作微信群,从中筛选出500多名社会志愿者,组建成2022年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和儋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抗疫志愿服务队。”8月上旬,部分志愿者被安排在儋州疾控中心驻点,将刚运到市疾控中心的抗疫医疗物资,进行卸货、分拣、包装、搬运装车,确保第二天早上6点前能将重新包装好的医疗物资发放至全市各核酸检测点。
由于队伍组建匆忙,缺乏经验,志愿者工作部署按常规分白天、晚上两倒班,导致那大镇很多核酸检测点推迟采样。李定儒立即作出调整,将志愿者每天分成四班倒,白天从早上7点至晚上7点招募安排100人,晚上7点至12点招募安排100人,晚上12点至凌晨3点招募安排100人,凌晨3点至早上7点招募安排100人,确保每晚下半夜有足够人手完成医疗物资整装搬运工作。
“他每晚都是凌晨2点多才回家,之前熬夜通宵了5-6个夜晚。”同事李秋月心疼地说。
8月13日后,志愿者们的“主战场”转到那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连续30多天,志愿者们不分昼夜、通宵达旦,风雨无阻地搬运、整装医疗物资。由于儋州每天连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而抗疫物资几乎都是当天凌晨之后才运送到达存放点。为了确保上午的核酸采样物资到位,志愿者们需要通宵达旦卸货,再将物资重新包装、装车,保证偏远的乡镇也能按时送达。“志愿者们分拣包装抗疫物资效率如果延迟一个小时,全市400多个区域核酸检测点就得延迟一个小时,全市百万人民的核酸采样、检测就得延迟一个小时。”李定儒说。
化身“多面手”投入疫情防控
8月13日后,李定儒居住的那大西干社区被划分为高风险区。他就地转化为西干社区第三网格组网格员。兼任网格员的10天中,在做好组织指导全市社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同时,李定儒深入多个高风险街巷担任起防疫工作的引导员、宣传员、巡查员和信息员。“大家赶紧起床做核酸,早日清零,早日解除静态管理。”每天早上5点,李定儒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有时还要凌晨加班,整理该网格组的当天入户排查登记材料,每天休息的时间几乎只有3-4个小时。
8月24日,全省启动“无疫村(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李定儒主动请缨,成为市“无疫村(社区、小区)创建工作”办公室的重要一员,负责实地核查和宣传工作。“9月9日,他带队到峨蔓镇,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6点,冒雨连续实地核查13个村委会的无疫村创建情况。”同事洪应书敬佩地说,他组织5个“无疫村(社区、小区)创建”实地核查小组,并亲自深入全市各镇核查。截至9月16日,我市已评上259个行政村(社区、小区)。同时,他还创新策划并对接联系市级媒体刊(播)发《累哥“守村” 创建“无疫”村》《儋州山歌创建“无疫村”》,以及各个无疫村(社区、小区)的新闻等40余条报道。(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王家隆 编辑符丽曼)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