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政府 > 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23年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5 10:10
中和镇人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和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儋州洋浦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2022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社会救助力度不减,困难群众生活获得保障。研究制定了《中和镇社会救助审核确认实施工作方案(试行)》,保障审核权限下放后社会救助工作有序进行。全年新增低保28户81人,清退及低保减员累计涉及29户70人。新增特困2户2人,清退及特困减员涉及7户8人。新增低保边缘家庭2户6人,渐退低保家庭4户10人。发放临时救助金额20.77万元,惠及106户476人。为130名困难家庭儿童发放累计496份配方奶粉、有机米粉、营养面条等物资,总价值约9万元。患病妇女儿童及家属申报中海油“救急难”项目7户7人,申报救助金额9万余元。
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配合市民政局初步规划编制了《儋州市殡葬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2个村级公墓及一个120亩的镇级公墓正在规划建设,为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夯实基础。有序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工作,缴纳城乡医疗保险37677人,医疗救助办理63人,发放救助金31658元。脱贫人口及低保户医疗保险缴纳率100%。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扎实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4对,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379人,群众网上登记生育服务证486人,中小学学生眼睛检查650人。成功创建横山省级健康村,创建高第、水井省级卫生村,创建中和卫生镇。七里、黄江省级卫生村复审通过。完成高龄老人补贴验证和发放1167人,其中网上“零跑动”认证比率约90%,线上服务有序推进。
管控措施科学,疫情防控扎实有效。2022年8月,新一轮疫情席卷海南省,我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共计560余人投身疫情防控第一战线,顺利开展镇域全员核酸检测57次。“0801”疫情期间,中和镇辖区内未出现新冠疫情病例,12个村(社区)均成功创建为“无疫村(社区)”,其中环龙村率先在全省“无疫村(社区、小区)”第一批创建活动中获评。期间,疫苗接种工作同步推进,截至2023年1月,我镇80岁及以上人员第一针完成接种738人,接种任务完成率达102.93%。
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入370万元,完成黄江村委会黄江村路灯和排污设施建设;投入80万元,完成那洋公路木棠十字路口至中和镇镇墟路段太阳能路灯安装;投入66万元,完成中和高速互通至牌坊路段太阳能路灯安装;投入50万元,完成环龙村委会江水弦村、环龙村、茶兰村等3个村的路灯亮化建设;投入598万元,完成环龙、高第、灵春等3个村委会道路硬化和排水建设。2022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
(二)聚焦农民增收,农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政策补贴落实落细,水利管理服务不断改善。完成全镇2022年度种粮一次性补贴、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大户补贴、早晚造粮食生产农资补贴以及第三批种粮补贴发放,累计金额375.67万元,惠农补贴全面落实。扎实做好全镇水利维护管理和水利灌溉服务工作,有效恢复灌溉面积1200亩。环龙支渠、灵春桥口支渠、七里支渠沙巷水闸至天堂桥支渠内杂草及淤泥完成清理,累计长度达16公里。环龙村委会江水弦村农田排灌沟投入建设,七里支渠九甲至环龙度桥14处崩塌完成修补。大力恢复河道环境,投入资金45万元,打捞清理河道、沟渠垃圾约100.5吨,环龙村委会茶兰村、长村村委会长沙田村及北门江中和社区沿江路段清理清理水浮莲、水草约20.5吨,清理面积达3.4万平方米。
农业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全面推广优良种化,全镇早晚稻种植面积15245.7亩,收获总产6282.4吨,单产430公斤。完成撂荒复耕复种285.2亩,成功种植番薯、冬瓜、辣椒等农作物。抓实抓好畜禽动物防疫免疫工作,猪、牛、羊口蹄疫免疫率分别达到99%、96%、97%,禽类禽流感免疫28960只,免疫率97%,全镇未发生畜口蹄疫、高致性禽流感等疫情。严格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累计检测辣椒、番薯、花生、火龙果等2119个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发放质量安全检测单562张,完成约10488吨出岛量。
(三)坚持严格整治,镇容镇貌持续改善
镇墟主街道环境提升。解放街、东坡路、沿江路等主街道日常巡逻力度持续加大,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不断减少,累计整治违规行为170起,其中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等车辆乱停乱放117起,占道经营20起,出店经营23起,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及遮阳棚等10处。卫生维护有力执行,累计整治卫生死角135处,清除暴露积存垃圾20余车,居民区、各村民小组的卫生死角、排亏沟、暴露积存垃圾基本完成清理。病媒生物防制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共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宣传折页600余张,张贴横幅4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认识。
生态资源保护全面加强。严厉打击乱砍乱伐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镇域重点林区巡查和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不减,全年累计巡查森林28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悬挂宣传标语24幅,现场阻止乱砍伐林木行为3起,其中1起进行立案处理。完成2021年—2022年10余宗森林督察违法图斑整改工作,复绿约10余亩林地。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遏制非法采砂行为,河道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累计巡查河道80次,暂扣和销毁作案车辆10辆,现场销毁泡沫筏6个,立案处理非法采砂行为6件。筑牢违法建筑防线,“先报后建”原则深入人心,制止非法乱搭乱建34起,拆除违法建筑3起,完成2021年—2022年土地卫片违法图斑、“两违”图斑等图斑20余宗整改工作。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坚持有火必查、有烟必禁,共处罚教育焚烧秸秆行为12起12人,2022年我镇在林长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四)加强平安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组建了覆盖各村、组的调解组织网络,构建了多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22年全镇共处理矛盾纠纷28起,成功调解18起,其中10起历史遗留问题属于稳控状态。受理转办信访件22件,答复率100%。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落实治安防控措施,2022年我镇共抓获、劝投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3名,侦破刑事案件29宗;抓获各类违法行为人28名,查处治安案件57起;抓获赌博违法嫌疑人8名,查处赌博治安案件1起,行政拘留4人,罚款4人,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纵深推进。2022年反诈宣传持续深入,累计召开4次工作推进会,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安装有力落实。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镇安装量为15384人次,安装率占全镇常住人口67.21%。根据上级部门推送线索及自主排查,通过开展“山海”系列行动,共抓获、劝投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26人,办理案件刑事拘留14人,取保候审12人,行政拘留6人,移交办案单位1人,破案17宗。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开展联合侦查,成功抓获一名在逃多年的网络诈骗鼻祖“小鬼”,对我镇周边村庄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
“平安学校创建”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全面加强。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深入开展8场法治进校园活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落实落细。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完成校园及周边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障碍患者、偏激人员和各类治安隐患人员排查登记,并严格落实监控监护责任人。全面开展防溺水防范及宣传教育工作,累计在北门江中和段、东岸支渠、西岸支渠以及其他危险水域设立禁止游泳警示标9处,要求学校组织家长代表观看防溺水警示片,防溺水教育监管进一步加强。
安全生产全面推进。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对镇内4家生产企业、69家各类经营场所、6家宾馆(民宿)、1家校外寄宿点以及9家仓储物流的定期安全检查,累计发现重点企业消防安全问题隐患8项,宾馆电动车充电火灾隐患5处,督促镇内农贸市场、餐饮店落实燃气报警器安装23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累计开展药品监督检查5次,出动执法人员10人次,检查药店及医疗机构48家次;依托科技日进行宣传,将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带入学校、企业和农村,累计制作展板25个、发放小册子458册、发放宣传单232份,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讲座1次,全镇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获得有效保障。
(五)坚持巩固提升,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2022年,我镇纳入监测对象33户143人,解除风险88户396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3.98元,同比增长9.4%。衔接资金支出2506万元,支出率100%。落实教育补贴发放约271.5万元,惠及2415人次。脱贫人口就业转移2871人,比2021年增加232人,就业人数增长8%,其中镇内公益性岗安置158人;全年累计发放务工奖补3645人,金额共389.23万元。完成3户低收入家庭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入住。低保特困兜底保障脱贫户及监测户224户,临时救助脱贫户99户447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7.79万元。
产业带动效应显著增强。目前我镇建有毛豆、辣椒、冬瓜等常年蔬菜基地7个,约5100亩;火龙果、百香果、凤梨、泰国金椰、西瓜等热带水果基地4个,约6300亩;沉香、凤凰木等景观苗木地基1个,约380亩。在镇内主要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及合作社有金通农业公司、林枫堂公司、海南州宇农业公司、花之旅公司、润春合作社、果然多合作社等,一年来,企业为全镇脱贫户发放产业分红220.93万元,同时直接带动农户就业累计超2万余人次,间接带着农户种植辣椒、冬瓜等面积约400余亩。产业发展促就业、保增收效果进一步凸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矛盾纠纷较多,虽然暂时得到缓解,但根本矛盾尚未解决,社会治安压力仍然存在。二是新型专业人才仍然缺乏,优秀人才下乡的积极性不高,各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新乡贤等返乡创业的意愿不够强烈。三是村集体经济较薄弱,产业发展的渠道较为狭窄。四是历史文物保护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方式不够科学等。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一)持续强化服务职能。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对镇民政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民政协管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同市民政局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情第一时间帮助办理。二是强化救助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加强动态管理,详细核查了解申请救助人员以及保障人员的家庭就业、健康、教育等基本情况,严格按照制度章程办事,做到公平公正。三是完善便民服务中心配置,承接好各类放权事项,进一步推动线上审批落细落实。
(二)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一是加强防范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事件,确保辖区社会政治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持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积极联系市有关职能部门解决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消除社会治安隐患。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四是进一步加强普法教育,加大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争取将中和地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提高人居环境整治质量。采取召开群众座谈会、入户访谈、宣传栏、宣传标语等方式,强化人居卫生环境的整改宣传,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和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紧盯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重点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四)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监测对象有效帮扶和动态管理,每季度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检查,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分析和脱贫成果分析,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务工等状况,逐户评估帮扶成效,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和动态管理,筑牢防返贫的防护墙。
(五)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一是着力谋划好几个产业发展项目,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谋划发展好产业,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产业,改善集体经济薄弱局面。二是狠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土地征收工作。继续将全镇4个村委会23个自然村,9384亩土地作为全省乡村规划和土地流转示范点来推广,全力配合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旅游公路征地工作,推动项目加快完成。
(六)科学推进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文物日常巡查,对中和镇51处不可移动文物每月进行巡查走访。强化东坡书院、七里村东林堂等属地管理,配合东坡书院做好东平湖及丽泽书院片区管控、防疫及游客服务等工作。积极配合旅文局做好儋州故城修缮工程,做好关岳庙、桄榔庵、儒学、魁星塔等文物点安全维护和周边环境整治。指导宁济庙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配合市旅文局做好桄榔庵、丽泽书院、东坡井等修缮工程的前期调研,为中和文物的整体开发提供思路。同时,积极向人大政协等建言,对中和镇复兴街骑楼进行整体的开发和活化利用。
(七)全面抓好产业发展。加大力度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东坡文化以及水井、七里村的红色文化,进一步融入以环新英湾为核心的旅游聚集带,做好“西部旅游黄金圈”中的一角。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北门江等主要生态廊道,开展好退塘还林还湿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热带高效农业建设,扩大瓜菜、热带特色水果种植规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低效农用地和撂荒地整合流转。
儋州市中和镇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5日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