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我们一起相约儋州

索引号:-dzlywtj001/2020-00027 分  类:文化、体育、广电、出版 发文机关:儋州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成文日期:2020年06月12日 文 号: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2日 时效性: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我们一起相约儋州

微信图片_20200612100258.png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儋州市将于6月13日在儋州市名都天街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系列活动内容有:

一、儋州非遗文化产品展销

活动现场将展出儋州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土法制糖技艺、海盐晒制技艺、儋州鸡屎藤馍制作技艺、儋州米烂制作技艺、中和香糕制作技艺等儋州传统技艺,除了可以近距离观看体验,现场还可以品尝到独特可口的儋州美食!

二、非遗快闪互动巡演

活动现场还准备了儋州山歌、调声、排子鼓巡演,观众们可以随时加入到演员当中,和演员一起亲密互动,感受儋州传统文化表演的魅力。

三、儋州市非遗文化展演活动

通过舞台灯光声效融合一体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文艺晚会,将为观众献上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大餐。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网红直播带你感受不一样的儋州文化,并且还有互动环节和抽奖环节等着你!

还等什么呢?6月13日,让我们相约儋州!不见不散!

 

TIPS】儋州文化自然遗产一览

1.土法制糖技艺

土法制糖技艺是海南省儋州市的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相传此技艺早在唐代已经存在。学兰村吴氏土法制糖技艺利用天然石料木材等制成传统榨蔗机,借助外力把甘蔗碾压成汁,并通过原始过滤、加热熬煮和自然凝固等传统制糖的技艺,制成红糖类的糖条、坨糖等,工序包括:选料、榨汁、过滤、煮熬、凝固、起糖、成糖、装糖等。

土法制糖工序是海南乃至我国民间传统手工业制糖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和历史缩影,是我国劳动人民劳动智慧结晶活的见证。

 

2.海盐晒制技艺

日晒制盐工序是我国现有盐场中保留沿用的古老原始日晒制盐工序之一。儋州古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独特,生产出的食盐白如雪,细如棉,咸味适中纯正,不带苦味,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小等特点。

而峨蔓古盐田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其所沿用至今的古老传统制盐工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之瑰宝。

3.白马井玛仔制作技艺

白马井镇钟记烘焙店几代人一直传承玛仔制作技艺。钟记烘焙店的玛仔因采用独特的工艺,其产品口感和味道已经广泛获得人们的肯定。玛仔的制作,要经过多道工序。钟记烘焙店的玛仔,其传统工序为:和面(以鲜鸡蛋、植物油放进小麦粉里和)——碾压(用木棍碾压面粉)——醒发(用时四五个小时)——碾压——醒发(半小时)——传统工艺处理(保密)——切成小片——炸成成品(用棕榈油炸半分钟)——用麦芽糖熬成的糖浆将玛仔炸片拌匀——压模成型(常温冷却)——切片包装。

白马井玛仔的制作过程耗时12个小时左右。现在白马井玛仔制作技艺也在传统工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使用机器压面,省去醒发的过程,整个玛仔制作用6个小时便可完成。

 

4.儋州米烂制作技艺

海南小吃中粉类丰富,儋州米烂便是其中一种。米烂是儋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正宗的米烂制作工艺复杂讲究,制作的米粉一定要选择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新鲜大米,并且用石磨研磨制成细软的米线。米线晶莹雪白,搭上精工细做的14种配料:牛肉干、花生粉、猪腩、炸虾米、鱿鱼干、豆角、酸菜、蒜蓉油、葱花、胡椒、辣椒、酱醋、酒糟、姜,美味无比。

具有儋州特色的米烂,已经成为儋州美食的重要代表。外地游客来到儋州,总会慕名品尝美味的米烂。一碗米烂,一碗热汤,吃得游客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5.儋州鸡屎藤馍制作技艺

鸡屎藤馍,是以一种叫鸡屎藤的植物和米粉为原材料做成的美味小吃,儋州人历来习惯吃鸡屎藤馍。根据调查,儋州民间在农历三月三节吃鸡屎藤的习俗,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传统的鸡屎藤馍制作,要将鸡屎藤叶清洗、晒干或晒半干,以祛除叶子的腥味,保留鸡屎藤的纯香,再研磨成碎末。将一定比例的粳米、糯米,经清洗浸泡两个小时以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再把磨好的米浆与鸡屎藤叶碎末搅拌均匀,反复揉捏成团,再搓成一个个小圆状,最后将捏好的鸡屎藤馍和红糖(有时也加入姜、红枣、枸杞等)一起煮熟即可。

 

6.中和香糕制作技艺

中和镇不仅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著称,也以拥有众多美食闻名。香糕即是中和镇美食中名声远扬的一员。中和香糕是一种正正方方的民间糕点,其松脆、香甜、润滑,口感非常好,儋州话里以中和香糕的方正形状称其为“凳脚饼”。

中和香糕的上下两边分别包裹着不同味道的细腻粉末,上下两层的粉末紧贴着由多种原材料制作而成的配料方块。中和香糕的制作选料十分丰富,基本选材有糯米粉、核桃仁、瓜条、瓜仁、杏仁、芝麻、叉焼、肉丁、白糖等。

 

7.儋州粽子手工制作技艺

“长坡米烂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这首儋州山歌所唱的洛基粽子,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当代儋州粽子前身。儋州粽子选料讲究,工序复杂,特别选用儋州本土花猪五花肉及腌制20天以上的跑海鸭蛋,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2012年经儋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儋州粽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8.儋州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

苗族是儋州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有3000人左右,分布在儋州南部的南丰、兰洋二镇。刺绣蜡染作为苗族的一种传统技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的刺绣蜡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之际,苗族的先民就已掌握了刺绣蜡染技艺。距今500多年前,海南苗族祖先从广西渡海来到海南岛戍边,他们带来了刺绣蜡染技艺。

儋州苗族传统刺绣蜡染分为刺绣和蜡染。刺绣,是用各种颜色的纱线在服饰绣上花纹图案。蜡染是用熔好的蜂蜡点绘花纹图案于布上,再以蓝靛浸染,染好去蜡。

儋州苗族的一件件传统刺绣蜡染成品,是苗族妇女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体现着苗族社会高超的刺绣蜡染艺术。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儋州市人民政府网”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

电脑版|手机版

版权所有:儋州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文域名:儋州市人民政府.政务

运行管理:儋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开发维护: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23335533、0898-12345

联系邮箱:dzxxzx1809@163.com 琼ICP备10200120号-6

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04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30002 琼ICP备1020012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