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走进农村基层,丰富基层学校科普文化课堂。3月27日,市科协在和庆中心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技送教下乡活动”,助力培育基层学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当天,来自那大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魏秀丽受邀以“七巧绘雷锋”为主题进行生动授课。魏秀丽老师通过分享雷锋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人、服务社会。接着,她运用七巧板作为教具,引导学生在几何图形的拆分与重组中表现雷锋故事。学生们聚精会神聆听、踊跃参与问答互动、认真完成课题,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学生收获了知识、乐趣与成长,更加深刻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内涵。他们纷纷表示,要像雷锋一样秉持“热心肠”,关心他人、多做好事,为社会奉献价值、传递正能量。


魏秀丽表示,七巧板不仅是传统智力玩具,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通过拼绘雷锋形象,既能传承雷锋精神,又能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激励青少年向雷锋学习、向榜样学习,为今后培养成材、造福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为有力推动基层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市科协制定了《2025年儋州市科普"送教下乡"实施方案》,计划拓展至6所基层学校,打造火山地质、热带生态等特色科普课程,建立"科技馆+高校+中小学"三方联动机制,确保科普下乡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海南大学檀雅书院团队在市科技馆开展了3场"趣味物理实验"科普活动,惠及乡村学生200余人次;峨蔓火山海岸地质科普、七巧绘雷锋等科普送教下乡活动在那大实验小学和祥校区、和庆中心小学顺利举行。
接下来,市科协将持续推进科普资源下沉,组织优秀科技教师深入基层学校,开展人工智能、地质探秘等丰富主题科技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全省首创高校大学生服务基层学校长效机制的建立,联合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开展"大学生科普进校园"。通过"固定送教+常态驻点"相结合模式,有效解决基层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不多,覆盖面不广的问题,让更多创新的科技教育成果服务基层。